3月26日,中國旅游研究院主辦“中國旅游研究院年度標志性成果發布會”,共發布8項標志性研究成果。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規劃與休閑研究所副研究員黃璜博士代表課題組發布了研究院標志性智庫成果之一《中國國內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依托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的旅游經濟監測與預警數據、旅游客流數據、國內旅游抽樣調查數據、各省份旅游統計數據等資料,對國內旅游的客源市場、目的地市場、旅游流動特征等進行了研究。
一、國內旅游發展總體特征
1. 國內旅游人數穩步提升
根據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4年國內旅游人數56.15億人次,比2023年增加7.24億人次,增長14.8%。
圖1 2011-2024年國內旅游市場規模
分季度看,2024年一季度國內出游人次14.19億,同比增長16.7%;二季度國內出游人次13.06億,同比增長11.8%;三季度國內出游人次15.12億,同比增長17.2%;四季度國內出游人次13.78億,同比增長13.2%。
圖2 2024年各季度國內旅游人數和國內旅游花費
2. 國內旅游花費快速增長
2024年國內旅游花費5.75萬億元,比2023年增加0.84萬億元,增長17.1%。
圖3 2011-2024年國內旅游人數和國內旅游花費增長率
3. 國內旅游人均消費創歷史新高
2024年國內旅游人均每次旅游消費1024.04元,比2023年的1003.88元增加20.16元,增長2.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費1128.15元,比2023年的1112.29元增長1.4%;農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費666.67元,比2023年的653.13元增長2.1%。
圖4 2011-2024年國內旅游人均消費
4. 節假日旅游市場平穩有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閑意識的增強,每逢節假日,大量民眾選擇出游。2024年的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全國旅游出游人數比2023年分別增長了154.7%、53.9%、395.8%、7.7%、3.8%、5.6%。
圖5 2023-2024年節假日旅游人數和旅游花費
二、國內旅游呈市場下沉和需求升級趨勢
1. 市場下沉拓展國內旅游市場空間
我國一二線城市旅游客源市場漸趨成熟和飽和,低線城市、縣域和農村在作為重要國內旅游目的地的同時,也成為國內旅游客源新增長點。越來越多的低線城市、縣域和農村居民參與國內旅游活動,成為旅游消費新動力,旅游已經融入廣大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
2024年,自駕游、周邊游、鄉村游、周末游、夜間、冰雪、研學、康養等細分旅游市場為城鄉居民出游提供了更多選擇,廣大低線城市、縣域和農村居民的旅游意愿得到釋放,為進一步拓展旅游內生增長空間奠定了基礎。
低線城市、縣域和農村居民的需求升級推動了旅游市場的下沉增量,進一步夯實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基礎。中國旅游研究院專項調查顯示,我國78.2%的農村居民有出游意愿。農村居民占勞動節旅游市場份額從2022年的4.5%提升至2024年的10.5%。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出游人數占國內游客出游人數的22.8%,其國內出游人次增速、出游花費增速分別比城鎮居民高1.9、5.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對全國出游人次增長貢獻率達到24.7%。
2. 需求升級牽引旅游供給高質量發展
旅游業日益成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需求市場細分和品質升級成為國內旅游顯著特征。
“一老一小”成為了國內旅游的亮點和重點,老年旅游、旅居康養、研學旅行、親子旅游等產品具有廣闊前景。2024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10億人,人口老齡化率達到22.0%。根據最新的旅游抽樣調查資料,45歲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計出游11.94億人次,占據了國內旅游客源市場的36.81%,成為了國內旅游市場的重要客源。與此同時,家長越來越傾向于通過旅行來幫助孩子們認識世界、拓寬視野和增長知識,14歲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迅速增加,青少年研學旅行需求持續增長。重要研學旅游城市曲阜在2024年上半年共接待青少年研學136.7萬人次,同比增長24.3%。
國內旅游市場正在進入多樣化、個性化和品質化并存的理性消費新時代。特種兵旅游、療愈旅游、夜間旅游、候鳥旅居、避暑避寒等旅游新方式持續涌現。中國旅游研究院調查顯示,45.5%的游客重視行程中的美食體驗,59.2%的游客愿意在旅行中更加深入了解目的地美食文化。新一代老年人平均每年進行8次國內旅游,每次旅行花費在數千元以上,84%的老年游客希望享受更好的旅游產品和服務,71%的老年希望使用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產品。越來越多的游客追求旅游行程中的體驗感和自由度,更愿意為悅己的情緒價值而非從眾的功能價值買單。
3. 呈現旅游空間本地化和旅游時間高頻化趨勢
近年來,國內旅游呈現出顯著的本地化、近程化特征,省內旅游客流占據了國內旅游客流主體。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調查,2024年近程的省內旅游客流占到了全部國內旅游客流的74.9%,而遠程的省際旅游客流僅占25.1%。省際旅游客流主要表現為相鄰省份間互為客源地和目的地,國內旅游客流隨距離增加而衰減特征明顯。上海83.5%的都市游客來自長三角,北京60%來自京津冀,廣州90%來自珠三角。
都市游、鄉村游、周邊游和周末游快速增長,帶動了國內旅游頻次增加。2023年周末僅占全年時間的28.6%,但周末游卻占全年國內旅游人數的41.1%,短時、近程、高頻是周末游的顯著特征。2024年清明節、勞動節和端午節小長假期間,80.1%的周邊游客有2次以上出游體驗,53.5%的周邊游客選擇城市郊區、市內出游,64.7%的周邊游客累計出游時長為2天以內。2024年1-9月我國鄉村游市場滲透率達到35.88%,大量鄉村游活動在工作日和周末開展,呈現出高頻化特征。
圖6 2024年國內周邊游出游距離分布
圖7 2024年國內鄉村游出游時間分布
4. 自駕游成為中短程旅游主要出行方式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2023年我國平均每天超過1.6億人次跨區域出行,其中1.5億人次通過公路出行。在2023年我國565.6億人次的公路人員流動量中,非營業性小客車出行量為455.5億人次,占比80.5%。
自駕游已經成為國內中短程旅游的主要出行方式,國內旅游者對行程安排、線路選擇、時間節奏的自由把控需求愈發明顯。中國旅游研究院調查顯示,2024年春節至國慶6個節假日選擇自駕的國內游客占比高達49.3%。“近距離、短耗時”是自駕出游的顯著特征,選擇周邊游的自駕游客占70.6%,出游時長12小時以內的自駕游客占49.9%,出游距離80公里以內的自駕游客占50.0%。
圖8 2024年國內鄉村游出游時間分布
三、國內旅游客源市場特征
1.城鄉客源市場呈二元結構
從城鄉劃分來看,城鎮居民仍然是我國國內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場。2024年城鎮旅游者國內出游43.70億人次,占比77.83%;農村旅游者國內出游12.45億人次,占比22.17%。在城鎮居民國內旅游出游率持續提升和人口城鎮化穩步推進的背景下,預計我國城鎮旅游者占據國內旅游客源市場主體的特征還將長期持續下去。
圖9 2016-2024年國內旅游客源市場城鄉劃分
2.探親訪友是最主要出游目的
從出游目的構成來看,探親訪友是國內旅游者出游的最主要目的。城鎮國內旅游者以探親訪友為出游目的的占到了45.0%,農村國內旅游者以探親訪友為出游目的的占到了44.9%。
圖10 城鎮國內旅游者出游目的構成
圖11 農村國內旅游者出游目的構成
3. 東部地區客源市場占全國一半
綜合考慮國內旅游者的出游次數和停留時間等因素,2023年東部地區占據了49.7%的國內旅游客源市場,西部地區占據了25.6%,中部地區占據了22.1%,而東北地區僅占2.7%。東部地區占據了近一半的國內旅游客源市場,是國內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旅游市場營銷的重點目標區。
圖12 2023年各地區國內旅游客源市場規模
分省份看,2023年浙江、廣東、重慶、江蘇、湖北等省份具有最大的國內旅游客源市場規模,上海、浙江、重慶、北京、湖北等省份具有最高的國內旅游出游率。
圖13 2023年各省份國內旅游客源市場規模和出游率指數
四、國內旅游目的地市場特征
1. 東部地區國內旅游花費占全國近四成
2023年全國各地區國內旅游花費存在顯著差異。其中,東部地區國內旅游花費占全國總花費的38.6%。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國內旅游花費分別占全國總花費的24.0%和30.6%。國內旅游花費最少的為東北地區,僅占全國總花費的6.8%。
圖14 2023年各地區國內旅游花費占比
2. 西部地區旅游人數逐步接近東部
2023年,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國內旅游接待人數差距逐步縮小,分別占全國的35.7%和32.1%。中部地區的國內旅游接待人數占全國的25.7%。東北地區的國內旅游接待人數最少,僅占全國的6.5%。
圖15 2023年各地區國內旅游人數占比
3. 東部地區旅游人均消費大幅領先
2023年四大地區的國內旅游人均消費在全國各地區仍存在較大差異。其中,東部地區的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最高,達到1254.4元。其次是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國內旅游人均消費分別為1198.8元和1102.3元,而國內旅游人均消費最少的是中部地區,為1082.2元。
圖16 2023年各地區國內旅游人均消費
五、國內旅游流動特征
1. 省內旅游客流占國內旅游客流四分之三
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調查,2024年國內旅游客流呈現出顯著的本地化、近程化特征。近程的省內旅游客流占到了全部國內旅游客流的74.9%,而遠程的省際旅游客流僅占25.1%。
圖17 2024年省內和省際旅游客流所占比重
2. 省際旅游客流集中在相鄰省份之間
省際旅游流動表現出相鄰省份間互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特征。在2024年的全國前100條省際旅游客流中,有69條旅游客流為相鄰省份之間的旅游流動,僅有31條旅游客流為非相鄰省份之間的旅游流動。
表18 2024年重要省際旅游客流流向
在以東部地區為客源地的52條重要省際旅游客流中,主要省際旅游目的地是以浙江省、廣東省、河北省、江蘇省、山東省等地為主。
在以中部地區為客源地的27條重要省際旅游客流中,主要省際旅游目的地以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等地為主。
在以西部地區為客源地的16條重要省際旅游客流中,主要省際旅游目的地是以貴州省、云南省、四川省、重慶市等地為主。
在以東北地區為客源地的5條重要省際旅游客流中,主要省際旅游目的地是北京市、遼寧省、吉林省、河北省。
3. 省內旅游客流集中在人口大省
2024年,全國客流量前10位的省內旅游客流按照流量從大到小排序分別為廣東省、山東省、四川省、河南省、江蘇省、湖北省、河北省、湖南省、浙江省、安徽省。可以看出,省內旅游客流較多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人口大省。
4. 全國前10大省際旅游客源地
2024年,按照省際旅游客流流出量計算,全國省際旅游客源地排名前10位的是山東省、江蘇省、廣東省、河南省、河北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四川省。
5. 全國前10大省際旅游目的地
2024年,按照省際旅游客流流入量計算,全國省際旅游目的地排名前10位的是江蘇省、浙江省、河北省、廣東省、四川省、安徽省、河南省、北京市、湖南省、山東省。
來源 | 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